第21章 外乡人
午后。
秦笙握着阮浔安的手,一路蹦蹦跳跳的往前走,秦大山紧跟在两人身后。
“哎,大山,阮浔安,你们要出去呀?”福婶子站在田埂上,朝走在路上的秦大山和阮浔安打了个招呼。
阮浔安唇角微弯,笑道:“是啊,去镇上买点东西。”
福婶子和阮大福对视一眼,福婶子放下手中的活,越过几道水沟,跳到路上,一把将阮浔安之拉到边上。
偷偷的瞄了秦大山一眼,福婶子贴着阮浔安的耳边问道:“阮浔安啊,你这样花大山的钱,大山不会说什么吗?”
阮浔安老实乖巧的摇头。说起来,秦大山好像还真没跟她计较过银钱上的事。
“阮浔安啊,不是婶子要插手你们一家的生活,只是这过日子吧……还是要省着点才好。”福婶子觉得阮浔安没有把她上次的劝告记在心里,忍不住再次劝说道,“你家里本就不富裕,又是没有根基的外乡人,若不省着点过,这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好起来?”
“谢谢婶子的好意,婶子说的话我都记得的。”阮浔安笑着挽住福婶子的胳膊,“你看阿笙,如今也五岁了,正是长身体的时候,也到了启蒙的年纪了。他是个可怜的孩子,娘亲早早的便去世了,他爹又是个大大咧咧的糙汉子,我不操着点心怎么行?”
闻言,福婶子看向阿笙,果然瞧见他衣袖短了点,裤子也短了点,便是那鞋子……脚指头那里也磨得发白,喃喃赞同道:“是该买新的了。”
“是吧是吧。”阮浔安轻叹一声,压低了声音,“以前是我不好,没想透彻。那日那般惊险,阿笙为了救我,也不知摔了多少跤。如今我想明白了,会对阿笙好的。”
“如今醒悟也不算晚,”福婶子有些感慨,“亏得你离开得早,否则还不知道被祸害成什么样呢。听说你那好堂哥,为了能把债还上,把你爷奶攒了小半辈子的彩礼钱都给了那个二流子,还把主意打到了你爹娘身上,幸亏你弟弟护得紧,才没得逞。”
“是吗?都给了?那还清了吗?”阮浔安眼睛亮了亮,心里却对阮宝临高看了一眼,这孩子还有救。
“当然没还清,否则又怎么会算计到你爹娘身上去。听说你弟弟大闹了一场,可把你爷奶吓坏了,这才不敢再逼你爹娘。”福婶子哼道,“后来你阿奶逼着你大伯娘把嫁妆都拿出来了,这才填上这个大窟窿。”
说着,福婶子无意间瞥了眼阮浔安娇俏的面容,突然有种心有余悸之感,下意识说道:“幸亏你嫁得早,否则还不定怎么卖你呢!”
尽管阮老太不承认,但她把阮浔安当物品卖了的事在高远村从来都不是什么秘密,只是平日里也没人会在阮浔安面前说这些。
“嗯,幸亏嫁得早。”阮浔安看向秦大山。
“婶子不是那个意思……”福婶子有些尴尬,怎么就把心里话说出口了呢。
阮浔安摇摇头:“婶子说得对。婶子,天色也不早了,晚上还要赶回来呢,我们就先走啦。”
“好……”福婶子应了声,看着这一家三口走远,不由感叹,“真好啊!”
村口。
“俞叔。”阮浔安颇为热情的打着招呼。
“是小浔安啊,又要去镇上啊?”郑俞是高远村里为数不多的外姓人,当初也是他出面帮秦大山在村西口外的山脚下落户的,为人忠厚勤快,很得村里人的心。
“是啊,俞叔,明天早上要劳烦您多跑一趟了,帮我运点东西到镇上去。”阮浔安从腰带中拿出两枚铜钱,递给郑俞:“这是定金。”
郑俞把铜钱扔进随身携带的荷包中,随口问道:“东西多吗?一趟运得完吗?如果还需要牛车,俞叔可以再叫上两辆……”
“不用了俞叔,一辆牛车足够了。”阮浔安抱着秦笙坐上牛车,“有需要的话会跟俞叔说的。”
马车一路往双高镇走,秦大山原本就话少,今日这一趟更是惜字如金,看起来忧心忡忡的样子。
阮浔安不懂秦大山为阮这般抗拒去双高镇,按理说,在这个时代能往镇上发展是十分令人羡慕的事,虽然士农工商,商人的地位是最低的,但好歹温饱是保证了。然而秦大山看起来,并不高兴。
深呼吸一口气,阮浔安低声道:“我只是说要去镇上做生意,并没有以后一定要住在镇上……”
秦大山闻言,愣了一下,抬眸看向阮浔安,见她神色忐忑,无奈的叹息一声,解释道:“并非因为要住到镇上……”
虽然会添一些麻烦,不过也只是一些麻烦,他能克服。
阮浔安抿着唇不说话,眼里透着股倔强,仔细一瞧,还有几分委屈在其中萦绕。
“……”秦大山更无奈了,“当真不是。”
闻言,阮浔安轻咬了下唇,最终落下一句“随你喜欢”,便不再说话了。
也不是她想计较什么,更不是认为她想怎样就怎样,秦大山必须配合,实在是秦大山又不满意这样的那排,又不肯说明为什么,不解释,不沟通,这样的他让她觉得很无力。
秦大山看出了阮浔安的郁闷,张了张嘴,想说,又不知道如阮说。
很多事,不好说,也不能说。
没有等到秦大山的回答,阮浔安有些失望,随即也有些自嘲。
也是,他不过是被他以娶妻的名义买回来给秦笙当保姆的陌生女子罢了,他根本没必要和一个陌生女子做出任阮解释。
只是,她本以为经过这么多天的相处,哪怕不是夫妻,至少也是朋友的……
心头有些失望,阮浔安眼中的柔和淡了下来,清冷了不少。
一路无话。
牛车停在了镇门口。
阮浔安下车前就和郑俞说好了一个时辰后会回来,让郑俞在这里等他们,郑俞答应了。
进了双高镇,阮浔安抱着秦笙直奔最热闹的街道。
此时正值午后,吃东西的人不多,然而在这倒春寒的春日,大多数人都喜欢出门晒太阳暖和暖和,因而上街的人并不少。
街道上摆满了摊位,到处都是小贩们的吆喝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