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四章 危机2
连知味看杨氏有些焦急地在院中踱步,不时走到门前看看,好像在等什么人上门。
老陈氏看儿媳那着急样,有些好笑。时间过得真快啊,一转眼自己都是要当祖奶奶的年纪了。
眼珠子转了转,连知味凑到奶奶面前,压低了嗓音:“奶,我娘这是咋了?瞧她那坐立不安的样子。这是谁要上门吗?”
这边说着,那边杨氏等的人已经到了,是一位身材丰腴的和善妇人。一边领着她朝堂屋走去,一边吩咐:“丫头,快去厨房把我烧好的开水提来,给你柳大娘泡杯茶!”
农家没有楞多讲究,平时喝水,为了节省柴火,好多人家都是直接喝凉水。当初连知味为了喝开水,还被三婶刘氏嘟嘟囔囔地私下念叨好一阵,浪费柴。最后她跑去后山捡了几背篓枯木大柴,才算堵住了嘴。
连个茶具都没有,泡什么茶哟!老娘今天咋这么讲究。连知味暗自思量,这妇人是什么身份?能让娘这么看重。
心里想着,手上动作却也不慢,很快端了一碗菊花茶上去,还特意放了点上次意外得来的蜂蜜。普通人家最多备些粗茶,又苦又涩,连知味夏天爱去采些野菊花,晒干泡水。又好看,还能清热解毒。
“柳媒婆,来,您快喝茶。”杨氏殷勤地招呼妇人,“尝尝我们自家做的小食,听说是北边传来的,我特意跟镇上的娘子学着做的呢!”
柳媒婆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媒婆,从她娘家妈接过来的手艺,这十几年附近村子做了几十桩大媒,几乎对对都是夫妻和睦,是远近闻名的金牌媒婆。
这些年走街串巷,保媒拉纤,能做到十几年口碑不倒,柳媒婆自是八面玲珑。此时见了连知味端上来的菊花茶,未言先笑,赞道:“哟喂,这茶倒是有些巧思。”
只见微黄的茶汤中飘着朵朵盛开的菊花,煞是好看。柳媒婆端茶喝一口,蜂蜜的甜味让她眼前一亮,有些惊讶,滋味不错。
放下茶碗,眼中满是赞赏:“听大夫说野菊花有疏风散热、消肿解毒之效,连二嫂子你家用来泡茶,想必也是极好的!”
“您喜欢就好,这是我家丫头主意,还特意去问了我在药铺的大侄子哩!”杨氏开心地笑了,顺便也让闺女露露脸,说不定以后柳媒婆能介绍门好亲事。
柳媒婆打量一旁的连知味。能做到十里八乡声名响亮,有口皆碑,一是靠自己从小跟着娘学习的经验,再就是靠好记性和佳偶天成的做媒标准了。
吃这碗饭,不仅看先天天赋,后天努力,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人的良心了。所谓“佳偶天成”,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什么锅配什么盖。门当户对是最基本的,要让男女婚后和睦,还要充分考虑双方性格,包括父母的脾性。
连家二房这样的,连之木是长子,得介绍个性格宽、厚善持家的。村里人为了节省税收,一般都是分家不分户。
连家老辈到二房两口子,都是能干人,这要娶个掐尖要强的,那就成了搅家精。
说媒呢,也是个技术活,哪家有了姑娘小子,什么脾性,家里什么情况,都得心里有数。记性不够好,还真干不了这活!
比如说这二房的丫头,几岁上传出个傻子的名头。今儿一见,虽说长相一般,但是个子高挑,人也能干,倒是能够配给人家当长媳。柳媒婆在自己的小本本上记上一笔。
柳媒婆口碑好在于她从不做昧心媒。只要她觉得这两不合适,给再多钱,也不接。慢慢名声在外,实诚人家都喜欢找她。
“你家哥儿我也见过了,这不,一有合适的姑娘,我就上门来了。”
杨氏急忙问:“是哪家姑娘?”
“隔壁青石镇上苏家的三姑娘。”
杨氏一愣,惊讶地问:“镇上的姑娘舍得往村里嫁啊?是不是……”
“要说这姑娘确实是顶顶好的。苏家是外县搬来的,在青石镇落户也不过十几年,开了一家杂货铺,生意很是红火。”
“再说这苏三娘子,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,性格爽利。就是她五岁那年,她爹的兄弟到家闹,嚷嚷着说她是鬼月出生的,灾星要带回族里沉塘。”柳媒婆缓缓道来。
“这样一闹,镇上人家这才知道,当年就是因为苏大石不肯依亲娘的意思,溺死刚出生的苏三娘,才带着一家人背井离乡。”
苏三娘遇上这样的父母,也是她的福气。再看苏家,这十几年生意那是红红火火。姑娘大了总要嫁人,奈何十有八九都颇为忌讳她生在鬼月。
“老身说个实在话,命格这种事,那是虚虚实实,当不得真。苏三娘品貌出众,堪为佳媳。你们连家是出了名的厚道人家,要我说,配大小子啊,正正好。”
看杨氏虽面有异色,但并不排斥,似乎真有认真考虑。
柳媒婆松了一口气,接着道:“苏家那是真真疼女儿的人家嘞!亲事成了,聘礼那是一件不留,全陪嫁回来,额外再给整整十五两的陪嫁呢!”
小声对杨氏耳语到:“也就是你家,我这提前给你透露点消息。换别人,可不敢。”
把苏三娘说给连家小子,柳媒婆可是经过深思熟虑的。连二几兄弟娶进门的三个媳妇,就有两个家里有情况的,足以见得连家并不看重这些,难得的实在人家。
这样的人家可不多见,苏三娘如果这回也说不成,柳媒婆都准备放弃了。再要说亲,只能隐瞒实情往外地说了。这有背她做媒的原则。
“那这苏三娘,今年……”
“瞧,真是糊涂了,年方十七,比你家小子大两岁。女大二,金满罐,极好咯!”
杨氏有些拿不定主意,思索半晌:“婶子,我跟当家的商量一下,过两天给你回信,您看行不?”
“行,咋不行!儿女婚事是大事,得慎重。那婶子就等你消息咯!”
“娘,你啥时候给哥说的亲啊?我怎么没听你提过。”
“告诉你干嘛?你哥都十五了,得抓紧了。这不,我上个月托人给柳媒婆捎的口信。”
上个月啊~连知味摸摸下巴,时间上看起来没什么问题,但是柳媒婆的出现,让她想到,有一种人,可以悄无声息地探听到附近各村的消息。
没错,就是媒婆、货郎!不属于常驻人口,但村里人都熟悉,根本不会警惕的一类人。
一回家,大儿媳田氏就殷勤地凑上去:“娘,今儿去谷水村给苏家说媒,咋样?”
走了几十里路,跑了两三家,柳媒婆也累得不清,看田氏的样子,有些泄气。真是医者不自医,当媒婆的也没给自己的儿子找到好儿媳。咋就不会看眼色?没见累得大喘气吗?
“还不给我端杯水来!”柳媒婆走进里屋,没好气地说道。
也不知田氏最近抽了什么风,竟然想着跟她学做媒,姑且让她试一试。难得见她如此上心。
晚饭,桌上多了柳媒婆爱吃的烧鸭。田氏小意伺候,“娘,您最近可辛苦了。这是您最喜欢的张家烧鸭,刚刚出炉,热腾腾的嘞!我今天特意叫老板娘留的呢!刚刚才取回来,你看,多烤了一会儿,有你喜欢的脆皮。”
哦哟喂,柳媒婆深感意外,这是开窍了啊!没想到还能这么贴心。
有意指点她两句,于是掰开揉碎,给田氏讲了苏、连两家的亲事:“这事还没定下来,你可别往外说,砸了我的招牌,可没你好果子吃!”
田氏动作一顿,讪笑道:“看您说的,我哪敢啊!娘您不愧是咋这最好的媒婆,没有谁比得上您尽心尽力,我看这婚事妥妥能成!”